抢救男人最痛“肾亏”
性是人类的本能,享受闺房乐趣也是古代养生的重点之一。无奈现代男性常因种种因素不举,还得面对前列腺肿大的风险。让身经百战的男中医们,教您怎么运用养生智慧处理性事?
“我是不是肾亏了?!”男性每次说这句话都成了惊弓之鸟。据统计,男性自40岁起约4成患上轻度勃起功能障碍,50岁有5成,70岁后有8成。难不成越老越容易“肾亏”,必须赶紧补肾?那可不一定。
[ 30岁不举:生心理因素 ]
许多30岁不到的男性在床第间“临阵磨枪”不成,很可能是身体过度使用。这好比车子用久得检修,但个人身体没保养,自然每况愈下。
唐代著名养生家孙思邈享年101岁,曾提出各年龄男性的房事频密度:“人年二十者,四日一泄;三十者,八日一泄;四十者,十六日一泄;五十者,二十日一泄;六十者,闭精勿泄,体力犹壮者,一月一泄!”简单来说,性事频率是随年岁增加而减少。
“但年轻人血气方刚,大多超出这个数目,自然早衰,”大马台北中医院院长兼主诊医师周韵生的观察其来有自。年轻人受媒体影响,觉得夜夜笙歌很正常,但性行为太频繁消耗肾精,造成肾虚,表现为精神不济、腰酸频尿等。“像古代帝王宫妃太多,肾亏脑空,昏睡、迷糊不无道理。”
年纪轻轻就不举,也可能是对性一知半解。周韵生医师问诊时,常发现一些男性被友人误导,“有些年轻人以为梦遗就会伤肾,有些是初次性经验带有紧张、恐惧、生气等负面情绪才败阵,自己却以为是生理问题,”这些思维没有被及早调整,就会弄假成真。“最后变成体检说身体正常,可是‘小弟’却还是抬不起头。”
[ 50岁后生理退化 ]
撇开心理因素不说,人过50岁,每年会衰老1%,这是自然过程;而肾中精气的衰退则更快。《内经》有云:“二八,天癸至,精气溢泻……七八,天癸竭,精少。”意指男性自16岁开始,生殖器官发挥作用,是肾中精气充盈的表现;到了56岁,肾气亏虚而体弱,是肾精开始不足。
中医博士杨建辉解释,当中的“天癸”也可比喻为现代医学提到的荷尔蒙;这和40至50岁期间的更年期症状不谋而合,都在说明荷尔蒙的变化。“除了针对肾亏虚对症下药以外,你只能延缓(肾精不足),不要让它那么早到来。”
结婚近30年的周韵生医师也提醒,“所谓‘男子四十而阴气自半’,就是40岁以后对性事要更慎重了。”性事不单纯关乎快感和纵情,也牵扯生育和养生;有需求不用特别避忌,但也不能纵欲。
“肾亏”是肾气虚、肾虚的俗称,不仅影射性功能低落,还牵涉全身的一系列变化。“在中医来看,肾虚和性生活、泌尿系统的关系较多。”周韵生医师指出,“补肾”的作用表现在整个系统上,而非现代医学指的特定器官。
中医认为,肾主掌生殖、人体发育、水分代谢和骨骼建立;这些活动受肾的精、气、阴、阳基础所影响。杨建辉医师解释,若是肾出状况,中医会通过辩证方法诊断肾的“虚实”、“寒热”状态是有余或不足,才能治疗。“不足就补,过剩就要清除;譬如肾精不足才补肾精,肾中有火就应该泻火清热。”
不过,男性想借中医方式壮阳,有些要点一定得先搞清楚:
{1}[ 补肾和“补肾阳”不同 ]
一般男性忙着“壮阳”,但那和中医治疗的“补肾阳”不同。壮阳是针对性功能而设,只是用药物或食物让阳具能勃起坚久、增加精液量和预防早泄等等;可是补肾阳却是让肾阳虚状态恢复正常,性功能才跟着恢复。
“应该说,中医的‘壮阳’不只看到肾,还包括肾精、先天禀赋、年龄、肝(主筋及情志)、冲脉(血之充盈)、阳明经脉等等。”杨建辉医师搬出养生经典《黄帝内经》笑滋滋地说,“这里头就讲得很清楚啦。”接着指电脑索引的内文,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,故五脏盛,乃能泻(射精)。这里也说,生殖之精必须要五脏强盛才能充盈,所以又怎能只是补肾呢?”
{2}[ 养肝也是重点 ]
养肝亦是壮阳重点。中医认为,肝主藏血与疏泄,指的是肝能根据人体需求调节血量,疏通气血和协助脾胃消化食物等。《内经》记载:“足厥阴之筋,起于大指之上……上循阴股,结于阴器,络诸筋……”,说明肝经绕生殖器(《内经》称为宗筋)而行。肝出了问题,生殖器也难逃一劫。
“你看这里接下去说,‘阴器不用,伤于内则不起,伤于寒则阴缩入,伤于热则纵挺不收’,指男性行房过度就不能勃起,寒邪入侵阴茎就缩入,热邪入侵反而金枪不倒。”杨建辉医师强调,肝和性功能的关系也很密切,“金枪不倒的是肝热,所以推论不举的治疗,我们就要给他(肝)热。是不是很有趣?”
{3}[ 补阴容易被忽略 ]
“壮阳”让人误以为补阳是重点,但补阴一样重要。《内经》提到:阴气绝而不起(缺乏阴而不能勃起),阴不能(就无法行房事)。
中医的阴阳理论中,阴在内,阳在外。阴是核心的物质基础,阳则是外在表现。“阳主动,阴主静。如果阳过动(房事太频密),阴来不及供给;或者阴不能藏,全部外露(滑精)都会有问题。”杨建辉医师表示,一旦了解阴气的重要,就会发现伟哥也是种补阴药。而一般所说的补阴、滋阴、养阴,多半都是在补肾阴。
专访:蔡伟杰
-----------
***更多图与文,请翻阅第209期《大家健康》。